(资料图片)
不是。
大自然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最先被人们发现的时间规律之一,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
在古代时,人们用土圭测试日晷,把每年太阳的影子最短的那一天,称作“夏至”,标志着夏天的到来,这就是最早的一个节气。春天到了、夏天到了、秋天到了、冬天到了。这时候的气温、自然环境,都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人们呢,便规定了四个节气:立春、立秋、立夏、立冬。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大家发现,四个节气好像有点不够用,于是呢就在每个节气的中间,增加了一个“中气”,这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分”有“平分”的含义,代表着此时是春季、秋季的中间。而“至”则是“到来”的意思,夏天、冬天到了这时候,就是真正地来临了。
秦朝的时候,人们又通过观察太阳的变化,把天气变化、社会风俗都总结了出来,还增加了其他一些节气,把一年均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差不多15天。
这些节气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标准,也是指导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经验积累。
人们通过这些节气,在不同的时间去做不同的事情:清明踏青、冬至吃饺子、立春竖鸡蛋,就叫做“顺应时序”。
2016年的11月30日,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被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堂堂正正成为了离我们最近、也是最宝贵的文化骄傲。
标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