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就这样,不到终点就不停下”
→点击观看2023拜年祭sp艾导《玛特罗什卡》←
内容简介(个人概述,不喜勿喷)
(资料图)
在看前,我希望各位能先质疑一下自己,“这故事真的是发生在火车上的吗?”然后再去看这部电影。
以下是不剧透的剧情概述
《玛特罗什卡》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主要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矛盾激化的开端,而下部分则是矛盾的展开,发展,高潮与结局。本篇原型是1993年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彼时苏联解体,俄罗斯出现有钱而无货的现象,中国便出现大量“倒爷”高价倒卖轻工业生活用品以牟利,而当这条跨中,蒙,俄的火车离开国境时,便是治安最混乱的时候,而这时,便是劫匪猖狂的时候。
故事发生的背景便改编于此,为架空世界,“东国”指代中国,“俄路斯”指代俄罗斯。
上半部分分五线叙述,分别是,第四车厢的金家姐妹二人,第二车厢的卧底警察二人,第一车厢的仓海水儿二人,第三车厢的还债兄弟二人。以及即将将土匪带上车的老大爷一人,共五条线,并列交叉行进。
下部分合并一线描述,以劫匪的行动为线索,将五个背景线串联起来,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揭示“玛特罗什卡”套娃的内涵,以及,本作真正想要描述的,与完全推翻上部分剧情的、成长与改变的故事……
也是一个人生的故事。
!以下内容会有大量剧透,请谨慎选择观看!
本篇笔记主要包含以下四项内容(本字号色是标题)1、玛特罗什卡是什么?2、分讲四个包厢中这四条线里人物的故事情节,并解释每个房间出现的牌匾。3、《玛特罗什卡》中,人物的关系,与串联剧情的方式。4、《玛特罗什卡》如何对主题准确把握,以及是怎么表现主题的。
第一部分 玛特罗什卡是什么?
玛特罗什卡是俄罗斯套娃的别名。套娃,唯有套住过去的自己,才能改变——我认为这是整部电影的主旨。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各位老爷可以慢慢看。套娃(玛特罗什卡)的来历是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一对兄妹很小就失去父母,两人相依为命,妹妹玛特罗什卡在一次牧羊途中被风雪所困,丢失在茫茫的雪海里。哥哥非常思念妹妹,就刻了一个木头娃娃带在身边,每一年哥哥都会刻上一个大一些的,在他心目中妹妹又长大了一岁。就这样很多年,哥哥刻了许多木头娃娃,每一个都叫玛特罗什卡。(选自百度百科)各位无论是看剧情或是看弹幕应该都能注意到每个房间上的四个牌匾,分别挂有三个字。而这四个牌匾,便是每个包厢故事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故事的渊源。每个包厢里的两个人,其实都是一个人矛盾的两方面,而这两方面一层又一层的套起来,每个包厢里的人,便都成了一个又一个“玛特罗什卡”,拨开最后一层,才是真正的自己。
第二部分 分讲四个包厢中这四条线里人物的故事,并解释每个房间出现的牌匾。
牌匾上的字出自哪里?
佛说,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所以说,这四间房的牌匾,源自佛教概念。那接下来,咱们挨个包厢看吧,首先是1号包厢。
爱别离
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一个人所有喜欢的东西,都会出现这种爱别离的现象。由此,人的心,会产生舍不得、放不下,心中不停地牵挂,由此而产生了许多的念想、烦恼。一个人的苦,就由此而来。
1号包厢的曾仓海,缺的就是那一点水,他渴望一个理解自己的人,真正明白自己的人,才会在上篇对水儿说出“你才是最理解我的那个”,这其实是他自己所渴望的,当他明白过来时,自己也就可以坦然的面对未来了。这一点水,就是他与自己内心的和解。也就是出于对妻子的无限挂念和对妻子肚子里孩子的无限的念想。
怨憎会(怨长久)
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诶读到这,再结合剧情,想必各位能很轻松的理解二号包厢发生的事情了吧。2号包厢的警官曾炎(有没有感觉和曾仓海有点关系?),潜伏卧底毒品贩卖组织,却染上了毒品,老曾就是自己内心的那点正直的写照,这就能说明为什么他们“两个”在门外争吵却不会被钟向艟发觉,这不是穿帮。他靠着自己所为数不多的理智,跟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老曾敞开心扉的聊天后,选择了自首。老曾和自己就是两个不能相容的存在,但却又有共同点,因而两人的矛盾的发生是我激你一下,你激我一下的,并不会同时强,而是一会你强,一会我强。因而两人是既有善点,又有恶点,你看不下去我的恶的做法,我看不过去你的恶的做法,但,归根结底,这都是自己善良一面对邪恶一面的挑战,最后结局就如上面所说,善良赢了。
求不得
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恼。其实若是鸡毛蒜皮,一针一线,不得也就算了,顶多恼一阵子,算不得苦。世间最怕两种求不得,一种是“得到再失去”,一种是“可望不可即”。原本渴求的东西,却远远的只可观,而不能走近,甚至观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罢不能,欲求不得。情绪里不免伤心,焦灼和懊悔。
但本作里的钟向艟(有没有感觉钟向艟和金向舟会有什么关系?不要忘记,钟向艟是很喜欢吉他的,吉他是乐器!),却是在劫匪的讽刺嘲笑中,便是“得到再失去”,没守住底线,没守住梦想,变了。童童是不存在的,钟向艟谐音“终向艟”,我认为,是最终从童童,走向艟艟,失去梦想,面对现实,黑化了,抛弃了那个懦弱的、多梦的自己,选择了“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道路”,自己也成了劫匪。而童童,就是被杀掉的梦想,那断指的化身。好了,最后一苦,我想仔细说说。
五取蕴(放不下)
首先,解释一下五取蕴。
“五盛阴”与“五取蕴”只是译语的差异,即色、受、想、行、识五种。取、盛、蕴等都是烦恼的异名。盖五蕴生自烦恼,也常生烦恼,故五盛阴苦又称五阴苦。《四谛经》即用此略名。《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七则称作‘略说一切五取蕴苦’,并谓前七苦皆是有漏身所摄,故名。然古师以此“五盛阴苦”具五阴炽盛之义,将‘盛’看作形容词,或解作“贮蓄、容受”之义,与新译家之说不同。即《大乘义章》卷二所云(大正44·512c)∶“五盛阴者,五阴炽盛,名五盛阴。阴盛是苦,就体立称,是故名为五盛阴苦。亦盛者,盛受之义。五阴之中,盛前七苦,是故名为五盛阴苦,若正应言五阴盛苦。”
而放不下,则与五取蕴在一方面雷同——
佛教中讲的放不下,包含的范围很广。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是每个人,都存在妄想执著,所以无法显露出来。等于说,即便人人都有,但是被万象执著掩埋得太深,相当于没有。但是这些妄想执著,并非是人天生就存在的东西。它会让人不断地去想要得到,想要去爱、去恨、去抛弃自己憎恶的、得到自己喜好的。佛说这一切,都是人的妄想执著,只有将这些妄想执著,全部放下,你就没有烦恼存在了。但是一个人最大的苦,却偏偏就是“放不下”。不是放不下外物,而是放不下自己的妄想执著。因为它每时每刻,都能从你的心中冒出来,影响你的一切行为与情绪。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苦的根源,就来自于放不下。
所以,五取蕴/放不下,是所有苦难之源,这应该就是艾导选择将四号包厢里的金娴雯作为主角贯穿故事的原因。这也正好串起开头,金娴雯给地勤组讲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金娴雯嘴里说出的,而这些被诉说的苦难,也是来源于金娴雯包厢上的三个字——放不下/五取蕴。而对于四号包厢本身的故事,是这样的:4号车厢,就是乘务员自己,那个一直劝说黑道千金的“她”,就是自己内心的冷酷与无情,是选择继续扮演贩毒集团的黑老大女儿,承父业,还是保持善良的本性,做一个乘务员?最后她选择变成什么样?而这个乘务员,就是她的选择。
佛家八苦的生老病死出现过吗?
还记得在下半部里登场的那四个劫匪的角色名字吗?——劫匪生,老劫匪,病劫匪,史爷(对应生老病死)所以,这部剧,很大部分应该是取自佛家八苦。
第三部分 《玛特罗什卡》中,人物的关系,与串联剧情的方式。
串联方式
是临终前的追忆。
这虽然是多线并进,但可以发现,这些都是从开头开始,乘务员金娴雯对地勤组来协助的人谢必安(白无常)说的,也就是说,这都是故事,而她自己是事中人,所以对这些事都非常了解。
加上地勤组来的协助员想要让乘务员“生动有趣地”讲述关于这个包间发生的故事。
所以才有了整部电影的主体。
所以,警官(黑无常)和协助员(白无常)也是金娴雯想象出来的,而金娴雯已经到了将要去世的年龄(结合手术灯可以推测),所以警官说“签个字,我带你回北市”,金娴雯终于放下了这包袱,离开了这趟列车,迎来了自己最后的一个“玛特罗什卡”——自己生命的结束。而关于最后逆向而行的四人,他们穿着手术服,可以断定是医生,而结合手术灯的关闭,以及最后的离开,我们可以明白,金娴雯已经迎来了生命的终结。——唯有金娴雯在讲述,而她将药逝去,所有追忆或是想象出的人,为之送行,故事便也到此为止了。
人物关系
在上世纪,因父亲沾染赌博留下一屁股债,钟向艟选择出国做一个“倒爷”,不料在车上遇到劫匪组织,断掉了自己的两根手指,因而堕落黑化,留在俄路斯发展,并化名金向舟,既金父。金父因沾染毒品,家里欠下巨额债务,被迫去俄罗斯倒货,并自力更生发展出一个黑恶家族,搞的是“乐器”(贩毒)生意。自己(金盆洗手)与自己的另一面(选择接手黑恶家族)斗争,最后选择从善,放弃了黑老大千金身份,选择在改变自己的列车上当乘务员,与一个姓曾名仓海的人的结为夫妻,而她的丈夫往返于中蒙俄三国做艾草生意,两人结婚生下曾警官,儿子则卧底八年俄罗斯金父(自己亲爷爷)的贩毒组织,最后协助警方成功端掉,但自己却因公吸毒,被授予国家二等功。最后金娴雯追忆一生,于病中被黑白无常带离人世。
《玛特罗什卡》如何对主题准确把握,以及是怎么表现主题的。
好,对每个包厢的故事都说完了,人物关系说完了,如何串联情节我们也说完了。
我们可以看到啊,每个人都是“玛特罗什卡”,都要跟自己内心的另一面划清界限。
抛开这层层关系,这四个人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就是最后剩下的四个人——分别都是玛特罗什卡的最后一层。爱别离的曾仓海,放下自己对妻子和即将出生孩子的思念,专心忙业务,对妻子的思念转换为自己挣钱的动力。【这是丈夫】改变了吧?怨憎会的曾炎,舍弃了跟自己的正直(老曾)所对立的邪念,抛弃了不可调和的两种矛盾中的一种,选择站在正义一面,自首了。【这是儿子】改变了吧?求不得的钟向艟,面对“得到再失去”,他放弃了内心的纯真(童童)选择了黑化,过上了“终成龙”的劫匪生活,并建立黑帮金家,化名金向舟。【这是父亲】改变了吧?放不下的金娴雯,更加明显,用枪打死了自己内心的冷漠与无情(金娴文),选择了正义与善良,并在最后,依旧保持自己,迎来自己生命的结束。【这是自己】改变了吧?
加让人物关系后的主旨讲解,是不是更容易懂了呀?
揭开“玛特罗什卡”的外表,选择自己想要的未来,所改变,不正是从小到大套起来的,每年都会长一岁的,一直在变化的妹妹——玛特罗什卡吗?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破题和解意。时间紧迫,很多细节还没有来得及挖掘,欢迎各位大佬在评论区讨论
最后非常感谢艾导带来的非常优秀的作品!各位新年快乐!!喜欢请三连支持一下
!!!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注:关于牌匾的部分内容,选自百度百科和百度问答。
标签: 俄罗斯套 保持善良 个人所有 卧底警察 一切众生 可望不可即 国际列车 失去梦想 面目可憎 苏联解体 生死离别 相亲相爱 海誓山盟 黑白无常 架空世界 看不过去 人物关系 自力更生 兄弟二人 很久以前 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 第三部分 不喜勿喷 生活用品 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敞开心扉 看不下去